通識教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,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。本科所選取的單元內容主題,對學生個人、社會和世界均具有重要意義,也能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,擴闊視野。通識教育科的學習經歷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,並且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
(一) 目的
- 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,使學生瞭解自身、社會、國家及世界狀況,並在個人、文化及科技三大範疇作深層探究。
- 鼓勵學生提出個人的意見,建立自己的觀點。
- 引發學生思考及建構個人知識,以及培養他們各種共通能力。
(二) 目標
1. 透過本科課程,鞏固學生以下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及態度:
知識:---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、今日香港、現代中國、全球化、公共衛生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六個單元內的相關概念
技能--- 協助學生培養協作能力、溝通能力、運算能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、研習能力、創造力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
價值觀和態度---培養正面道德及公民價值觀,義德、愛德、生命、家庭、真理
---懂得應付壓力,妥善處理個人及社會問題,作出明智的抉擇
---在開放、包容及互相尊重的環境下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
2. 採用議題探究方法,引發學生對各類議題的思考,鼓勵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,提出他們個人的意見。
3. 透過運用本科學習範圍所獲取的知識和角度,助高中學生推展至新的議題或情境,來進行一項「獨立專題探究」。了解現實生活議題的複雜性及其跨學習領域的性質,以及識別在理解議題時須採取多種角度。
4. 利用多元教學法以照顧學習多樣性。
(三) 本科教學特色
- 學生透過活動,如小組討論、角色扮演、辯論等,令學生能在愉快氣氛下學習及增加學生合作、溝通及表達機會。
- 初中剪報轉換模式,要求學生進行分析,讓學生學會從資料中找出論點、論據。
- 本科在初中考核及功課加入本港、中國、國際時事及漫畫評論題等,除加強學生關心周遭事物及掌握最新資訊外,亦從中增加學生對高中通識科不同題型考核的掌握,例如數據分析、立場建立。
- 本科除教授課程內容及採用議題探究方法研習課題外,亦在初中教授答題技巧,為高中通識科打好基礎。初中課堂加入「技巧課」分組教學模式,透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,讓學生初步了解高中的答題技巧,望學生能熟悉高中的考測模式。
- 教學中滲透天主教價值,並在課程中選取某些課題滲入天主教核心價值,培養學生靈性發展。例如:高中「能源科技與環境」單元中讓學生認識天主教對待大自然的態度。
<天主教核心價值補充筆記>